首页 > 最佳实践案例

来源:自贸区港司 类型:原创 分类:其它

2021-06-07 11:46

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8.科技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机制
科技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机制(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以下简称武汉片区)联合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自主开发科技金融统计与评估系统,率先建立科技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特色评估指标体系

借鉴人民银行小微信贷政策评估评分计算方法,结合科技金融改革任务要求及武汉科技金融发展实际,制定了《科技金融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指引》,设置定量和定性两部分评估指标,包括8个方面19项考核指标,其中,定量分值权重为70%,定性分值权重为30%。为提高评估的针对性,贷款结构指标由武汉片区科技贷款及小微科技企业贷款组成,金融创新指标由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企业保证保险贷款等金融业务开展情况组成。

(二)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式

依托银行业网间互联平台开发设计数据网络直报、自动抓取和线上评估的科技金融统计与评估系统,实现市内银行机构全部接入。评估时,定量指标由系统自动抓取数据并计算得分,无需银行机构报送数据、材料;评分时,银行机构在系统进行自评,并上传科技信贷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根据日常工作掌握情况及各银行上传材料,线下进行认定后在系统录入定性得分。最终由系统计算出各银行机构综合得分,并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勉励四个档次。

(三)采取通报+挂钩相结合的评估工作机制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每年开展科技信贷政策效果评估,及时向各银行机构通报评估得分排名、科技信贷政策执行效果及存在问题,并对落实科技信贷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将评估结果作为各银行落实科技金融改革方案评价依据,与科技金融产品创新试点准入管理、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综合评价等工作进行挂钩,引导银行机构按照评估导向落实科技信贷政策。

二、实践效果

(一)促进了科技金融改革政策的落实。

在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指引下,武汉科技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差异化科技信贷管理体制有效建立。武汉市设立25家科技专营机构,对科技贷款采取单项考核,单设不良贷款容忍度。二是科技金融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立了企业信用数据库、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等一批提高服务效率的科技金融基础设施。三是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创新推广了科保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覆盖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武汉市科技型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获得融资270亿元。

(二)加大了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资源配置

2019年参评的20家银行机构中,14家政策执行得分在“良好”及以上档次,各银行机构积极运用表内外融资方式,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对武汉片区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支持成效显著。科技金融融资“量增面扩”态势明显,截至2020年底,武汉市科技型企业融资余额5228.85亿元,其中,贷款余额2503.23亿元。

(三)完善了科技金融改革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通过对银行机构开展科技金融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对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进行全程“把脉”,从宏观上把握科技金融改革进程、成效及面临的问题,从微观上及时发现各银行机构发展科技金融中的长短板,促进银行机构相互学习竞争。通过评估,武汉片区金融机构科技信贷政策传导与反馈的主动性增强,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推广力度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加强,信贷结构更加优化。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进一步细化评估内容和标准。增加评估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与日常监测有机结合,丰富定量评估指标内容,细化定性评分内容及分值指标,实现现场核查与评估评分有机结合。二是进一步发挥评估激励效用对评估中发现的先进案例进行通报,供其他机构学习借鉴,发挥科技信贷政策“指挥棒”作用,增强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