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
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发挥海工装备产业优势,探索与海洋牧场融合,引导海工企业“油转渔”,从海洋牧场网箱平台确权保障装备交付下水、金融创新保障深远海养殖、引进先进设备保障活鱼批量“零损伤”装船到开发标准船型保障活鱼运输需求等环节,实施一揽子制度创新,破解制约发展难题,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型海洋牧场新业态。
一、主要做法
(一)形成确权路径,破解新型装备确权难题。
针对海洋牧场网箱平台作为新生事物、缺乏入级检验规范和确权颁证依据的问题,烟台片区参照海洋船舶确权模式,率先制定出台《海洋牧场网箱平台试点管理暂行办法》,探索形成由中国船级社检验、地方主管部门发证并登记所有权的确权路径,解决了平台资产不可入账、申请贷款不可抵押、监督管理无据可依等难题。平台研发和建造企业积极响应,建成运营一批国内“首台套”、多种类型的深远海智能化养殖网箱。
(二)创新金融工具,破解新型装备融资难题。
针对海洋牧场网箱平台前期投入大且远离海岸线、养殖经营风险高于近海等难题,烟台片区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开发“海洋牧场创新指数保险”等9项保险产品,根据企业养殖海产品特点以及养殖成本,结合当地海域浪高、温度、盐度等历史数据,制定合理的方案以及费率,并在合同中约定触发阈值以及赔付标准。当保险责任达到阈值时,保险公司无需现场查勘,无需进行海产品清单定损,依据第三方提供相应的权威报告即可完成理赔,最快1天内支付,有效减少理赔纠纷、提高理赔效率。同时,烟台片区以平台确权为基础、以保险产品为增信,率先推出海洋牧场网箱平台“保险+信贷”综合融资方案,推动银行放心贷、安全贷,有效解决贷款难题。
(三)引进先进设备,破解活鱼装船成活率不高难题。
针对国内尚无将深远海养成的活鱼从网箱转移到船上的高新技术设备,而传统“提箱撒网”方式导致活鱼死亡率高且降低海洋牧场网箱平台使用寿命等难题,烟台片区组建专家团队,对企业引进“活鱼装卸操作设备”开展归类辅导,建立归类数据库,将1000多种零部件划分为4个大类、30余个小类,以便提前完成归类认定、关税计核。同时为保障设备顺利引进、降低企业养殖成本,烟台片区依据《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指导企业办理设备进口手续、申请减免税政策。
(四)开发标准船型,破解海洋牧场网箱平台补给和活鱼运输难题。
针对现有船型无法满足海洋牧场网箱平台饲料补给、活鱼运输等问题,烟台片区制定出台《养殖运输船建造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包含养殖渔船规模、检验、登记、安全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围绕定向研发、图审检验、设计建造等环节实施全流程跟踪服务,建立4个“标准船型库”,确保满足需求的专用船舶快速定型、建造下水。
二、实践效果
(一)有效带动海工装备产业发展。
带动海工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投资百亿元建设新型海洋牧场,首批8个深远海网箱已投产运营。在烟台片区示范引领下,全市累计建设投用各类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18座、大型深远海养殖设施23个,销往国内的“烟台造”海洋牧场平台13个,2022年带动烟台海工装备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0.7%。
(二)有效解决海洋牧场网箱平台贷款难题。
恒丰银行、太平保险等纷纷落户自贸试验区,突出金融服务海洋产业发展的市场定位,贴近市场向海洋牧场相关企业提供特色化金融产品。通过开展海洋特色业务,截至2023年6月末,累计为海洋牧场平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4.2亿元、风险保障7.7亿元;自海洋牧场创新指数保险推广以来,累计为216户养殖企业支付赔款3300余万元。
(三)有效降低企业深远海养殖成本。
通过进口“活鱼装卸操作设备”,在深远海“收鱼”时,既无需频繁升降养殖网箱,又可保障活鱼批量装船,进一步降低企业养殖成本。“百箱计划”首批网箱在养黑鱼、鲈鱼、虹鳟达到上市标准的已有240万尾、1200吨。
(四)有效提升现代渔业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目前已有6艘养殖运输船建造完工并下水,其中“鲁烟开渔养60001”为山东省最大饲料运输船、总吨位达890吨;“鲁烟开渔养运66601”为全国首艘海洋生态活鱼养殖运输船,满载活鱼运输量可达60吨、最大卸鱼速率250立方米/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