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

首页>最佳实践案例

来源: 类型:

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14.“生态眼”助力长江大保护
“生态眼”助力长江大保护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以下简称南京片区)“生态眼”智慧化平台是落实长江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了长江经济带南京段生态环境立体多源实时动态感知,为保护长江生态提供智力支持和平台支撑。

一、主要做法

“生态眼”智慧化平台通过对长江南京段核心区域进行加密监测和智慧感知,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生态眼感知数据增值,建立综合智慧管控和决策辅助体系,形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决策大脑”。

(一)集成各类监管数据。

平台已融合17个市级涉江部门23个信息化系统,接入269个水质、空气质量等传感设备数据及891路监控视频。通过长江南京段、7条省控入江支流、59个污水处理厂、319个工业废水处理厂水质横纵向对比数据以及江豚活跃度等,反映水环境治理成效;通过土地利用监测、大气监测站数据等,展示岸线清退修复和大气保护的成效;通过接入船只航运管控系统、应急工作综合监管平台、重点危险源在线监控及事故预警系统等,实现安全生产全方位掌控。

(二)构建先进监测体系。

通过卫星影像、彩色夜视相机等物联网设备,动态采集各类生态环境数据,实现对长江南京段生态状况全面监测。在水环境监测上,“生态眼”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人工丈量巡河的状况,通过布设水质监测设备,利用水质反演分析模型,对长江南京段水质进行全域体检。在违法用地监测上,项目利用遥感卫星影像,对违规占用岸线情况进行精准识别。

(三)建立人工智能分析模型。

平台运用自主设计芯片和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通过智能分析模型计算,实时掌握长江水质状况、“百项提升工程”进展情况以及岸线修复情况等,为沿江排口管理、流域污染溯源、岸线清退整治、绿化进度和成活率分析提供决策支撑。构建地物分类、江豚智能识别模型,自动识别江豚画面并存档记录,实现对长江南京段岸线一公里范围区域内的地物识别、分类和比对。此外还构建中红外光谱采集和气体识别算法模型,发现肉眼不可见的化工管道气体微泄漏口,智能判断泄漏气体种类。

二、实践效果

目前,“生态眼”项目(一期)已建成并且试运行,初步构建长江生态环境立体多源实时动态感知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从微观、中观到宏观的监测。例如,通过水质反演结果分析,发现南京片区绿水湾水质明显异常,结合无人机现场查勘,及时发现非法布设渔网区域0.25平方公里,第一时间督促整改,在最短时间内使该区域水质得到恢复。通过遥感卫星监测到违规大棚种植区0.02平方公里,及时通报、落实整改,持续加强对该区域的卫星影像分析,直至大棚区全部拆除,实现足不出户网上监督。通过禁渔捕捞摄像视频监控,结合海事信息实时分析,自动判断非法捕捞行为,确保长江“十年禁渔”取得实效。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南京片区将重点在入江水质变化动态监控、岸线利用情况实时监测,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科学预警上下功夫。

(一)延伸监测预警功能。

打通“水里”“岸上”“天空”监测壁垒,实现宏观千里望长江,中观千米看江豚、微观实时察动态,及时打击非法捕捞、非法采砂行为,积极应对航运、化工生产突发状况,保障长江南京段岸线通航、利用和生态安全。

(二)延伸管控功能。

重点抓好“化工围江”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和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推动沿江“两钢两化”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集成共享数据信息。

打造长江南京段“最强生态大脑”,使之成为辅助科学精准决策的依据,把长江南京段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严管示范带。

查看更多意见

单位名称
姓名
手机号码
意见分类

发表意见建议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