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

首页>建设成效

来源: 类型:

陕西自贸试验区优化中欧班列运营组织模式 助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以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为目标,通过开辟新线路、创新作业模式、建设数字班列等方式,不断优化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组织模式,提高班列运营时效,降低物流成本,助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一、主要做法

(一)开辟中欧班列新线路。目前,中欧班列(长安号)稳定开行线路15条,其中5条为近两年新开辟线路。开行宽轨直达班列,列车由西安出发,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至波兰斯瓦夫库夫,仅需在阿拉山口一次换装,抵达终点站之前,一直在1520 mm的宽轨上运行,无需换装至标准轨,即可到达欧洲腹地。开行西安—德国曼海姆线路,班列由新疆霍尔果斯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立陶宛后到达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巴尔提斯克港,在此直接换乘轮渡抵达德国穆克兰港,集装箱无需从铁路车板上卸下,节省了中途换装时间。

(二)实行中转货物站内作业新模式。在以往模式下,中转货物经铁路运抵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后,货主需及时办理到达交付及集装箱出站手续,并将货物寄存于外围堆场,待国际班列发运前再办理进站手续,运货进站。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区实行铁路中转货物站内作业新模式,货主与中欧班列运营公司达成委托关系,将收货人填写为运营公司,货物到站后无需出站,由运营公司统一办理到达交付手续和集装箱虚拟进出站手续,同时搬移至站内指定区域堆放,等待国际货运班列发运。新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三)建设数字中欧班列。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区创建运营长安号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平台搭载中文、英文、俄文及德文等多语言,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以位置应用服务为支撑,与哈铁、德铁及俄铁物流等企业信息系统对接,努力实现信息共享,简化国际货运班列客户对接流程,为客户提供运价咨询、订舱、物流信息查询、交易结算、融资等多项服务,探索打造全网物流体系。

二、工作成效

新的运营组织模式,完善了陆路运输网络布局,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紧密联系,促进了疫情期间自贸试验区对外贸易的显著增长。2020年,陕西自贸试验区国际港务区片区进出口贸易额较2019年增长近7倍。

(一)货运规模显著增长。2020年,长安号共开行3720列,同比增长74%,约占全国中欧班列总量22%。2021年1至6月,长安号共开行1904列(中亚方向开行330列,欧洲方向开行1574列),同比增长20%;运送货物总量142.4万吨,同比增长10%。

(二)运营时效大幅提升。开行宽轨直达线路和西安-德国曼海姆线路,较传统由马拉舍维奇入境欧洲线路,分别节约换装及等待时间约2天和6天,有效缓解因换装站拥堵带来的时效影响。实行铁路中转货物站内作业新模式,减少集装箱中心站卡口作业时间,有效提升作业效率,每日发送班列峰值达到7至8列,较以往提升1倍。建设数字中欧班列,整合多项物流服务,实现在线处理,使班列订舱时间由7天缩短至1天。

(三)物流成本有效降低。实行铁路中转货物站内作业新模式,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以一个40尺集装箱为例,在以往模式下,企业需要支付提货费、堆存费、吊装费、送站费等各类费用,采用铁路中转货物站内作业新模式后,企业仅需支付站内搬移及堆存费,物流成本较以往降低一半。

(四)货物监管实现数字化。数字中欧班列平台与班列集装箱上的GPS北斗双模远程监控系统联通,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位置、施封状态、温度、湿度等信息全部数字化,使企业能够自行查询货物的实时位置和状态,有效消除了货物运输监控盲区,提高货物监管的精准度和及时性。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陕西自贸试验区将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不断创新班列运营组织模式,协同海关、国铁集团、班列运营公司,持续开展差别化制度创新探索,加快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一是进一步探索更高效的国内外货源归集与分拨模式,实现枢纽集结与分拨,提高班列运行时效。二是进一步简化班列运输和通关手续,创新货物查验、换装等作业模式,提高中欧班列开行质量与效能。三是进一步打造数字物流体系,整合分散资源、加强信息数据共享,拓展平台供给端、需求端、公共服务端内容和应用场景,建设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查看更多意见

单位名称
姓名
手机号码
意见分类

发表意见建议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