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

首页>建设成效

来源: 类型:

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以改革创新 引领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

自2017年4月1日挂牌运行以来,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以下简称青白江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陆上贸易新规则和产业集群发展,在构建对外开放通道、转变经济结构、优化政府服务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引领老工业基地向对外开放港口城市转型发展。

一、积极探索贸易新规,打造陆上运输新通道

青白江片区充分发挥铁路港优势,在铁路运输组织、陆上贸易融资和通关便利方面加强探索实践,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打造陆上对外贸易新通道。

一是优化国际铁路运输组织方式。采用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实施中欧班列境外铁路宽轨段三列并两列集并运输,开行覆盖欧洲主要节点城市的点对点混编班列,有效节约运力资源,提升运输效能。2020年1-10月中欧班列(成都)共开行1917列,同比增长57%,综合重箱率96%。

二是探索陆上贸易融资新规则。推进铁路运输单证物权化改革,持续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跨境区块链平台、银担联合等多种融资模式。截至2020年10月,累计签发具有金融属性的“一单制”提单2723单,涉及金额9028万元。

三是深化班列通关便利合作。将中欧班列(中国成都-波兰罗兹)航线加入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开展中波海关国际合作,积极探索国际班列通关数据交换规则与标准。加强与国内沿海沿边口岸合作,优化肉类、粮食进口转关流程。

二、着力发展产业集群,重塑临港产业经济格局

以发展临港产业集群为引领,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技研发,推动临港区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一是推动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培育跨境电商、保税展示、汽车平行进口等贸易新模式新业态,积极引入158家现代物流企业和1500余家国际贸易企业,促进国际货代、报关报检等专业服务企业集聚发展。建设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和智能家电出口基地。

二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关停区内落后过剩产能,发展物流仓储、大数据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信息平台+综合物流+金融服务三网融合的服务新模式。在14家企业实施技术升级改造,产值提升20%,成本降低10%。

三是加强科技研发。引进四川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浙大网新西南云计算大数据基地等12家科研基地和研发孵化平台,建成院士工作站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三、优化政府服务,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聚焦企业期盼,在涉及企业运营的审批管理、口岸服务和政策供给等方面精准发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动能。

一是优化审批服务。设立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制,在企业开办、施工许可、对外贸易等方面优化流程,90%以上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95%以上事项实现网上办。

二是优化口岸通关服务。实施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全面实现成都铁路口岸基础作业“零收费”。开展口岸“7×24小时”预约通关,加快铁路、场站、海关信息共享,提高整体通关时效。

三是优化政策供给。聚焦产业发展、人才服务、科研创新等需求,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共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平台,出台“产业发展10条”“人才新政30条”和多项配套扶持举措,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自挂牌运行以来,青白江片区累计新增企业24800余家、年均增长249.8%,第二、三产业占经济结构的比重分别由2017年的71%、25%转变为2019年的30.7%、65.7%,由原来的重工业“一枝独秀”转为工业和服务业均衡发展,自贸试验区片区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提速增效。


查看更多意见

单位名称
姓名
手机号码
意见分类

发表意见建议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
智能问答